首页 资讯 正文

老菜场焕新逆袭链起城市记忆与市井“烟火气” 消费新场景释放经济新活力

体育正文 109 0

老菜场焕新逆袭链起城市记忆与市井“烟火气” 消费新场景释放经济新活力

老菜场焕新逆袭链起城市记忆与市井“烟火气” 消费新场景释放经济新活力

位于苏州(sūzhōu)的双塔(shuāngtǎ)市集被一些游客称为“最美菜市场”,它(tā)既保留了传统菜市场的“烟火气”,又融入了苏州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现代美学设计。

姑苏城外寒山寺,姑苏城内则有一个跨越千年的(de)双塔遗址,一河之隔的双塔菜场(càichǎng)便(biàn)得名于此。这样一个已经存在20多年的老菜场,如今摇身一变,带着江南美学(měixué)基因,串联起姑苏古城记忆和市井“烟火气”。

初夏时节的苏式美食可以来一碗虾仁面、一只(yīzhī)熟醉太湖虾,配上碧螺春奶茶,再来一口苏式糕点。市集小吃区共有20个(gè)摊位,每个摊位做成三角形,既节约空间,又增加视觉的通透性(tōngtòuxìng)。

双塔市集地处苏州老城核心区,这个曾经日渐(rìjiàn)没落的老菜场(càichǎng),在2019年全面改造后开门迎客。2300多平方米的面积,分为生鲜区、小吃区,以及设有裁缝铺(pù)、钥匙铺等摊位的便民服务区。

苏州(sūzhōu)文化元素融于市集的每个角落。“双塔”标识的设计以及档口编号的书法灵感来源于苏州花码这个古代数字(shùzì)系统(xìtǒng)。档口招牌上明艳的色彩取材于苏州民间传统美术桃花坞版画。小吃摊上建造(jiànzào)房梁和屋瓦,营造重屋叠瓦的苏式建筑特色。

为了避免同质化和网红化,双塔市集(shìjí)没有大规模(dàguīmó)对外(duìwài)招商,而是坚持保留原有的老商户,并且对他们进行培训(péixùn)、技能更新。只会做馄饨的,就学习开发其他新品类;不懂经营的,就培训餐饮服务的流程和规范。

“苏州老味道(wèidào)”留住(liúzhù)了当地居民,也(yě)吸引来很多外地游客。昔日脏乱差的老菜场变身城市“会客厅”,客流量较老菜场时期增加了约50%。

能休闲能社交(shèjiāo) 上海老年人组团“跨省买菜”

日常买菜大家(dàjiā)一般选择到(dào)附近的菜市场。不过,在上海,一些老年人选择坐长途大巴车到江苏南通“跨省买菜”。行程除了去农贸市场采购农副产品,还会游览附近的景点(jǐngdiǎn)。

7时一到,大巴准时发车。一路上导游也没闲着(xiánzhe),向阿姨爷叔们介绍着一整天的行程安排、采购品类(pǐnlèi)和注意事项。9时30分,大巴抵达目的地——江苏南通的沪蔬通农贸市场(nóngmàoshìchǎng)。

这里是南通及长三角地区的特大型(tèdàxíng)农产品批发市场(pīfāshìchǎng),丰富(fēngfù)的品类、实惠的价格,吸引着众多的顾客。大家熟练地挑选组团购买,不一会,随身携带的包裹和小推车就被装得满满当当。

上午的采购收获满满,全部装箱打包后,下午的重头戏(chóngtóuxì)开始了。

有阿姨现场算起了账,这趟来回车费49元,买到了很多低价的新鲜菜品,免去了运费,还可以去景点逛一圈,一边社交,一边放松(fàngsōng)心情,乐在其中(lèzàiqízhōng)。还有人已经(yǐjīng)计划每个月都(dōu)来固定“打卡”,把南通的农贸市场当成自家的“菜篮子”“后花园”。
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(zài)北京日报App
老菜场焕新逆袭链起城市记忆与市井“烟火气” 消费新场景释放经济新活力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